2025年以来,颍桥法庭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精神”,深度融入基层治理,通过设立20个法官工作室,构建起法庭、乡镇综治中心、法官工作室三级便民服务网,形成“本村民调先期调、综治中心共同调、法庭组织联动调”的工作格局。截至2025年7月,法庭共受理劳务合同案件267件,已结248件,结案标的572万元,劳务纠纷案件结案率高达93.5%,真正实现了“处处有回应、件件有落实”,以司法温度守护劳动者“钱袋子”。
个人劳务欠薪案件事关百姓生计,颍桥法庭对此类“小案”给予高度重视,始终秉持“小案不小办”的司法理念。在薛某诉李某劳务合同纠纷一案中,法庭适用小额诉讼程序快速审理,仅用15天就促成被告当场支付粽子工4100元劳务费,让人民群众在司法效率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这类案件虽然标的额不大,但直接关系到劳动者的切身利益。颍桥法庭坚持“调解优先、就地化解、当庭履行”原则,2025年上半年调撤案件222件,调撤率达83.1%,当庭履行案件51余件,通过电话督促履行47件,履行后撤诉案件41件。案件从诉前到执行,做到处处有回应、件件有落实,真正维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和社会大局稳定。
面对幼儿园教师等群体性劳动纠纷,颍桥法庭创新采用分期履行方案,既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又为用人单位留下喘息空间。在九原告诉某幼儿园劳动争议一案中,法庭创造性采用分期付款方案,既确保拖欠工资最终能够得到全额支付,又缓解了用人单位的一次性支付压力。
这种“放水养鱼”的调解策略,体现了司法智慧与人文关怀的有机结合,既避免了“杀鸡取卵”式的刚性裁判,又确保了劳动者权益最终得以实现,让每一份劳动都能得到应有的尊重和回报。
工程建设领域是欠薪问题高发区,颍桥法庭对此开展专项治理,畅通绿色通道,实现快速立案、快速送达、快速结案,涉农民工工资案件平均结案时间大幅缩短。
在五原告诉武某劳务合同纠纷一案中,法庭立案后10天内即促成调解,被告一次性支付五原告劳务费并全部当庭履行。这种高效的工作模式,让农民工不再“忧酬烦薪”,切实维护了劳动者合法权益。
对于批量涉劳案件,颍桥法庭强化与人社部门联动,完善“诉调互动互补多元解决纠纷”机制。2025年6月,颍桥法庭至襄城县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成功调解史某等26名员工与许昌某鞋业有限公司劳动争议纠纷,将矛盾化解在诉前。
上半年,颍桥法庭共参与召开“双拖欠”案件研究交流会议2次,与仲裁委对接疑难案件会商35次,通过仲裁委诉前化解劳动争议纠纷34件,有效防止了矛盾纠纷升级转化,实现了“解决一案、化解一片”的良好社会效果。
颍桥法庭庭长孔令哲表示:“保障劳动者劳有所得、干有所值,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立足新起点,颍桥法庭将继续坚持“以调为主、调判结合、审执一体”的工作原则,持续深化多元纠纷化解机制,努力为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提供更加有力的司法保障,让新时代“枫桥经验”在颍桥法庭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