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 -> 图片新闻

“我哥的债,我来还……”

发布时间:2025-08-19 18:57:08


八月的襄城,暑热渐消,初显秋意。一场跨越生死阻隔、彰显诚信担当的接力履行,在襄城县法院执行局悄然发生。

时间回溯至2024年6月,襄城县法院成功调解一起买卖合同纠纷案件。经法院主持调解,被告谭某某与原告徐某某自愿达成调解协议,约定谭某某分期偿还徐某某欠款14000元。协议生效后,谭某某依约履行,陆续偿还了8000余元。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夺走了谭某某的生命。债务履行戛然而止,剩余5000余元欠款悬而未决。得知噩耗的徐某某心情复杂,既为逝去的生命深感痛惜,也为这笔可能“悬空”的债务隐隐担忧。案件的执行,仿佛蒙上了一层阴影。

就在执行似乎陷入僵局时,转机悄然出现。谭某某远在国外的弟弟小谭,强忍悲痛,万里奔丧。料理完兄长后事,他心中最为记挂的,便是兄长生前未了的承诺,于是主动联系该案执行干警孙紫睿。

“这钱,我认。我哥的债,我来还。”寥寥数语,却字字千钧,像一块投入平静水面的石子, 在孙紫睿心中漾开层层涟漪。

孙紫睿深刻认识到,这不仅是法律义务的承接,更是对道义精神的自觉延续。她立刻行动,通过微信群搭建起沟通的桥梁。

“徐先生,谭某某的弟弟小谭特地从国外赶回来处理哥哥后事。他主动联系法院,表示愿意代替哥哥偿还5000元债务。您看?”

小谭万里奔丧后的这份担当,深深打动了徐某某。“唉,没想到会这样……谭老弟刚失去亲人,还专程从国外回来处理这事,这份心意,重逾千金!我接受他的还款。” 

一场没有现金、没有当面交接的线上履行随即高效完成。当微信转账的“叮咚”声响起,那冰冷的电子提示音化作一道暖流,传递出一份关于信义的无声承诺,跨越了生死,也温暖了人心。


五千金虽轻,但信义无价。未来,襄城县法院将持续通过有力量、有是非、有温度的裁判与执行,引导更多当事人主动履行,守护人间真情,弘扬社会正气,将纠纷化解得更彻底、更温暖,让诚信友善的种子在每一次主动担当中生根发芽。

责任编辑:襄城县人民法院    


关闭窗口



Copyright©2025 All right reserved  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版权所有   豫ICP备1200040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