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襄城县人民法院颍桥法庭成功调解一起邻里之间因建房而引发的侵权纠纷。承办法官刘琳贝秉持“调解优先、实质解纷”理念,通过释法明理、情理疏导,促使双方当事人当庭达成和解并履行完毕,实现案结事了人和。

原被告系东西邻居,两人房屋挨墙相邻。2022年3月,被告在宅基地上建造房屋,房屋建成后,原告发现自家房屋出现墙壁开裂、渗水等问题,认为系被告的建房行为所致。双方多次协商未果,矛盾持续激化,原告遂起诉至襄城县人民法院,要求被告赔偿其因房屋墙壁开裂导致的损失。
案件受理后,承办法官刘琳贝经实地勘查发现目前房屋已修缮,实际损失数额难以确定,为实质性化解矛盾纠纷,减轻当事人诉累,当即决定组织双方开展调解工作。调解过程中,双方当事人各执一词,现场气氛紧张。面对双方的抵触情绪,承办法官刘琳贝秉持“以调促和”原则,采取“情法交融”调解策略。一方面从法理出发,耐心地向双方普及相关法律知识,详细讲解了《民法典》和《建筑法》中关于建筑施工导致周边民房损害需承担的法律责任,同时指出房屋自身质量、老化等因素也会导致裂缝形成,通过专业鉴定明确责任需承担高昂费用,引导双方理性评估诉讼风险;另一方面从情理入手,强调邻里之间应以和为贵,劝导双方换位思考,珍惜邻里情谊。经过长达三小时的耐心调解,双方握手言和,最终达成和解协议并当场履行。至此,这起涉及到邻里关系的侵权案件得以妥善化解。
此案的圆满化解,是颍桥法庭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生动实践。小案件关系大民生,法官们用脚步丈量司法温度,以真心换取群众信任,不仅维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更修复了断裂的邻里纽带,为基层社会治理写下“司法为民”的生动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