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 -> 网站公告

物业服务合同纠纷答辩状实例

发布时间:2025-02-07 15:56:46


民事答辩状

            (物业服务合同纠纷)

 

说明:

为了方便您更好地参加诉讼,保护您的合法权利,请填写本表。

1.应诉时需向人民法院提交证明您身份的材料,如身份证复印件、营业执照复印件等。

2.本表所列内容是您参加诉讼以及人民法院查明案件事实所需,请务必如实填写。

3.本表所涉内容系针对一般物业服务合同纠纷案件,有些内容可能与您的案件无关,您认为与案件无关的项目可以填“无”或不填;对于本表中勾选项可以在对应项打“√”;您认为另有重要内容需要列明的,可以在本表尾部或者另附页填写。

★特别提示★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十三条第一款规定:“民事诉讼应当遵循诚信原则。”

如果诉讼参加人违反上述规定,进行虚假诉讼、恶意诉讼,人民法院将视违法情形依法追究责任。

 

 

案号    

  

 

案由

 

当事人信息

 

 

 

 

答辩人(法人、非法人组织)

名称:

住所地(主要办事机构所在地):

注册地/登记地:

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        职务:      联系电话: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类型:有限责任公司□ 股份有限公司□ 上市公司□  其他企业法人□

事业单位□ 社会团体□  基金会□  社会服务机构□  

机关法人□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人□ 城镇农村的合作经济组织法人□ 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法人□

个人独资企业□ 合伙企业□ 不具有法人资格的专业服务机构□

国有□ (控股□ 参股□ ) 民营□

 

 

答辩人(自然人)

姓名:杨××

性别:男□ 女□

出生日期:××××年××月××日

民族:汉族

工作单位:无        职务:无        联系电话:××××××××

住所地(户籍所在地):北京市西城区××街道××社区×号

经常居住地:

 

 

委托诉讼代理人

姓名:

单位:               职务:              联系电话:

代理权限:一般授权□ 特别授权 □

送达地址(所填信息除书面特别声明更改外,适用于案件一审、二审、再审所有后续程序)及收件人、联系电话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街道××社区×号

收件人:杨××

联系电话:××××××××

是否接受电子送达

□   方式:短信  ××××  微信         邮箱          其他        

答辩事项和依据

(对原告诉讼请求的确认或者异议)

1.对物业费有无异议

□ 事实和理由:原告提供的物业服务不达标,物业费应打折收取。

2.对违约金有无异议

□ 事实和理由:不是恶意拖欠物业服务费,而是希望通过这种方式促进物业公司改进服务。

3.对其他请求有无异议

□  事实和理由:诉讼费应当原告承担或者双方分担。

4.对标的总额有无异议

□ 事实和理由:因为原告的服务“打折”了,物业费也应当打折收取;不应交违约金。

5.答辩依据

合同约定:合同第5条

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九百四十二条

事实和理由

(对起诉状事实和理由的确认或者异议)

1.对物业服务合同或前期物业服务合同签订情况(名称、编号、签订时间、地点等)有无异议

□  事实和理由:

2.对签订主体有无异议

□  事实和理由:

3.对物业项目情况有无异议

□  事实和理由:

4.对物业费标准有无异议

□  事实和理由:

 

5.对物业服务期限有无异议

□  事实和理由:

6.对物业费支付方式有无异议

□  事实和理由:

7.对逾期支付物业费违约金标准有无异议

□  事实和理由:

8.对欠付物业费数额及计算方式有无异议

□  事实和理由:未交纳物业费是因为原告提供的物业服务严重不达标:1.小区内有业主养大型宠物犬不栓绳,多次反映,物业均未管理;2.计入公摊的大堂被不当占用;3.垃圾清理不及时;4.催收物业费的方式过于粗暴。原告提供的物业服务不达标,所以物业费也应打折收取

9.对应付违约金数额及计算方式有无异议

□  事实和理由:不是恶意拖欠物业服务费,而是希望通过这种方式促进物业公司改进服务,是在行使抗辩权,不是违约,所以不应支付违约金。

10.对催缴情况有无异议

□  事实和理由:

11.其他需要说明的内容(可另附页)

□    内容:

12.证据清单(可另附页)

附页

 

 

             答辩人(签字、盖章):杨××

                  日期:××××年××月××日

责任编辑:襄城县人民法院    


关闭窗口



Copyright©2025 All right reserved  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版权所有   豫ICP备1200040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