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 -> 图片新闻

创建枫桥式法庭|七姊妹对簿公堂 巡回法庭开进村

发布时间:2024-01-26 18:11:08


悬挂国徽,张贴横幅,摆设桌椅……快速搭建起一个简易又不失威严的审判席,村委会变身法庭。2024年1月25日,城关法庭审判团队前往河西社区居委会开展巡回审理,近三十名村民群众现场旁听。

六原告与被告系亲姊妹,七姊妹父母一直与被告及其丈夫共同生活,家中土地也一直由被告夫妻二人耕种。现七姊妹父亲去世,母亲满88岁高龄,2023年上半年,七姊妹曾因赡养母亲一事对簿公堂,经法院达成调解,由七姊妹轮流照顾母亲。后因赡养母亲一事七姊妹之间产生矛盾,六原告主张属于六原告及其父母的土地应由被告返还给六原告,经村干部多次调解无果,诉至法院。

庭审之初,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承办法官刘琳贝耐心引导原、被告双方陈述意见、有序质证。“鸦有反哺之孝,羊知跪乳之恩”,城关法庭负责人张玉硕针对原、被告陈述的意见劝诫七姊妹:该案件虽说是物权纠纷,但背后深层次的原因是家庭矛盾。赡养父母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法定义务,七姊妹的母亲已逾88岁高龄,七姊妹屡次争执对簿公堂,是对母亲最大的伤害。七姊妹应常怀感恩之心,牢记一母同胞之间的感情,不要因为偶尔出现的矛盾就否定曾经对彼此的付出。家和才能万事兴,姊妹之间应互相帮扶,齐心协力让母亲安享晚年,同时也是以尽孝的行为为自己的后辈树立榜样。经过法官释法明理,七姊妹态度发生转变,对抗情绪有所缓和,六原告当庭表示愿意撤诉。

此次庭审,让群众“直观化”“零距离”地感受庭审全过程,把庭审现场变成了“法治课堂”,真正实现“面对面”普法、释法,引导群众正确处理家庭、邻里关系,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促进家庭和谐、睦邻友好。

下一步,襄城县法院将创新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能动司法,不断创新工作方法,通过上门送达、上门调解等司法便民举措,打通司法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以“如我在诉”的为民情怀,在审判工作中不断彰显司法为民初心,以司法温度守护一方民生。

责任编辑:襄城县人民法院    


关闭窗口



Copyright©2025 All right reserved  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版权所有   豫ICP备1200040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