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法苑文化

老家小村 - 寨中藏古寺(一)

  发布时间:2020-04-20 10:39:08


    青冢寺是座古老的寺院。

    豫西小城千年古县-襄城县的西北隅有一处著名的景点,因美女昭君而闻名,名之曰—“青冢愁云”

这处景点源于老家小村往西不远处那座古老的寺院-青冢寺。

    与人们的习惯说法“深山藏古寺”不同,家乡的青冢寺虽然十分古老,但没有藏匿在深山老林之中,却是藏在被四周辽阔的田野所包围的古寨之中。在我们那里,去寺里又习惯说到寨上。

青冢寺又名龙兴寺,离她最近的山脉就是南边北汝河南岸的伏牛山山脉,距离古寺足有十华里之遥。只有在深秋季节,远远望去,古寨、古寺才被掩映在由红高粱、苞谷棵、烟叶地、甘蔗林等高杆秋作物组成的青纱帐之中。

    坦荡的豫西大平原上为啥有一座古寺?

    多次寻访老人,原来在小村的南部有一条由东南荆襄通往通往西北大唐长安方向的古官道。这条古官道的两侧留下太多的古村落、古遗址。古寨、古寺就在紧邻古官道的旁边。

    老家小宋庄往西不足二华里即是建于元代的龙兴寺,青冢寺原名龙兴寺,后改称之谓青冢寺。

    为啥后来古寺改称之谓青冢寺呢?

    故事源于美女昭君。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王昭君来自湖北秭归,昭君出塞半途因偶感风寒在寺后李村的李姓婆婆家中停歇、休养、医疗,经过房东婆婆一家人的精心护理,加上官家汤剂的治疗,昭君病情得以痊愈。

    在我们襄城当地,广泛流传着这样一个美丽的传说:

    当年,昭君出塞,路过此地,因天气寒冷,得了风寒,寄宿在一农户家里。为使昭君早日康复,农户家人冒着严寒到北汝河边,想捕一条鲤鱼炖汤为昭君增加营养,可他到汝河边一看,天寒地冻,河面冰封,根本无法捕捞,遂怏怏而归。等他回到家中,却意外发现水缸里多了几条活蹦乱跳的鲤鱼。原来,北汝河内的小白龙知道昭君的事情后,非常感动,幻化为人形把鲤鱼送到农户家中,心底善良的昭君不忍杀生,让主人将鲤鱼放生,令人称奇的是鲤鱼被放生的当天,昭君的疾病却意外得以痊愈。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病好后的昭君主仆多人准备乘车沿官道继续西北而行,主人和客人依依不舍。临别为表达对李家婆婆及其家人的感激之情,昭君特意留下自己的衣服和头饰作为纪念,以表感恩之心意。

    自此,美女昭君与自己的家乡结下了不解之缘,成为家乡父老乡亲每每提起的骄傲。

    童年的记忆里,古寺坐落在古寨之中,高高的寨墙,深深的寨壕沟,寨墙上长满了野生的刺槐树,东寨墙外的寨壕沟上建有一座石桥,跨过石桥从东寨门可进入寨内的古寺中。

    在草长莺飞,春暖花开的季节,海民、献朝、和娃、江夺......我们这些小伙伴常常跟着大些的孩子到寺内,看那用高高的石柱撑起来的奇特建筑,还要攀着树枝爬上高高的寨墙。放眼向远处眺望,近处是碧绿的麦田,远处连绵的伏牛山山脉清晰可见,小伙伴和大孩子禁不住你一言,他一语,热闹起来:

   “看!那山顶上还建有房子。”

   “那不是房子,是建在山顶的一座古塔。”

   “塔里住有人吗?山上有狼吗?”

    ......没有人回答。

    稍顷,小伙伴几乎异口同声唱出家长催促小娃娃赶快回家的熟悉童谣:

    日头落,狼下坡,逮住老头当蒸馍,逮住小孩当汤喝......

责任编辑:襄城县人民法院    


关闭窗口



Copyright©2025 All right reserved  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版权所有   豫ICP备1200040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