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备受关注的省十次党代会在郑州召开,谢伏瞻书记在会上作了报告,省内一些媒体也对报告进行了深度解读分析,整理出河南未来5年要干的33件大事,这33件大事涉及河南自贸区、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国家战略,米字高铁、功能性口岸等基础设施建设……
机遇稍纵即逝,抢抓机遇,是颠扑不破的真理。河南为何会在竞争激烈的新一轮国家自贸区建设中抢得先机?国家为何会在中原经济区、郑州航空港综合实验区基础上,批准第12个自主创新示范区—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米字型高铁、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为何会落户河南?……关键就在于河南决策者找准了国家发展大战略与河南省情发展的契合点,主动出击、把握大势、借机发力,把更大的视野呈现到我们眼前,为河南赢得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说心里话,逐一看细致看了这33件大事,突然感觉心头一亮。这33件大事如果能够如期实现,河南在国家发展这盘大棋局中的份量将进一步加大,每一个河南人都将因此而受益,一亿河南人的生活状况也将得到更大的改善提升。幸福不会从天降,美好的蓝图终归需要用行动来实现。
今年9月,举世瞩目的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成功发射升空。殊不知,天宫二号的一些关键部件上也有“河南造”的印记。郑州航天电子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电连接器、垂直度调整仪器、电缆网被称为保障航天配套的“吉祥三宝”。信阳市的河南航天精工制造有限公司,是一家航天紧固件专业制造企业,为“天宫”系列飞船配套了近90%的高性能紧固件。河南航天工业总公司695厂承担了神舟十一号和天宫二号的热控系统、飞船与空间站的对接系统等9个品种,共计460余套阀门产品的研制、生产任务。其实,这些仅仅是“河南造”一小部分,但却让世界看到河南人的智慧和创造力。
实现建设四个强省的发展目标,完成亿万河南人翘首期盼的33件大事,激发全社会的愿望。这既需要河南最高决策者抢抓机遇,统筹协调,也需要河南各级党委政府把科技创新作为发展第一要务,在资金配置、人才引进上开绿灯,在载体培育,健全机制上下真功,做真事,扎扎实实解决科技创新所面临的问题和掣肘,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营造良好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