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十次党代会报告中明确提出,郑州要以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为目标,建成国际性现代化综合交通枢纽、中西部地区对外开放门户、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不仅仅是郑州的发展战略,更是中原经济区、整个河南的大战略。
首先是中原经济区强大的辐射力和影响力。据统计,截止2015年,以郑州为核心的中原经济区范围包括河南全省及山西、河北、山东、安徽局部地区。总面积28.9万平方公里,总人口约1.8亿人,总人口占全国人口总数的近13%。GDP总量约6万亿元,占全国经济总量近9%。从数据来看,中原经济区不仅在辐射人口地区上远超成渝经济区、武汉经济区、长株潭经济区,而且在经济体量上也大幅超越西部的以西安为核心的陕西关中经济区。如此一个经济体量、人口数量、城市密度,发展速度,仅次于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致力于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第四极。尤其是当前,东部经济增长放缓、压力不断加大的情况下,以郑州为核心的中原经济区将迎来更多发展机遇。
其次是中原城市群城市功能完善互为支撑。以郑州为核心,高铁半小时内经济圈内,包含洛阳、开封、焦作、新乡、许昌、平顶山、漯河、济源等包括等九个各具特色、经济基础雄厚的城市。尤其是和郑州一起建设中国(河南)自由贸易区的副中心城市洛阳和开封,均是享誉世界的历史文化名城,文化底蕴深厚。郑州定位为电子商务、跨境电子商务、现代流通等发挥流通枢纽功能的产业以及金融服务、信息服务等现代服务业。洛阳定位装备制造、智能机器人、新材料等制造业以及研发设计、信息技术服务、检验检测认证、文化创意等生产性服务业。开封定位文化旅游、创意设计、文化传媒、广播影视、文艺演出、文博会展及艺术品交易等文化产业。这三个城市各具特色,互为支撑,相得益彰。
再次是郑州的国家中心城市定位准确,优势明显。从目标定位来看,郑州建“国家中心城市”主要体现在交通枢纽、对外开放门户、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四个方向。而这四个方面,正是郑州优势所在。全国首个国家级航空港综合实验区、中国唯一的“米字型”高铁枢纽城市,中欧班列,第二批国家大数据中心,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连点。使郑州形成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内外融通、立体的交通格局。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一类功能性口岸,郑州航空港引智实验区、海外仓、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等一系列国家层级改革实验区,使郑州开放度、核心服务能力更加突出。
国家战略在郑州形成了政策叠加优势,为郑州聚集更多优质资源要素、提升中心城市地位和作用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省第十次党代会报告中提到河南先后获批的河南自贸区、粮食生产核心区、中原经济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和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五大国家战略中,“四张王牌”都与郑州息息相关。
以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为契机,助推中原崛起河南振兴,是关乎一亿河南人的大事,将有力提升河南整体形象、整体实力!(西域弓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