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判流程管理是指人民法院依据职权在立案、审判、执行、统计、归档等各个诉讼及非诉讼环节中对诉讼组织、调度和监督的系统性活动。我院自2011年下半年施行审判流程管理以来,存在这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导致我院在全省法院指标考核中位居倒数。下面笔者就当前我院在审判流程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对策谈一些个人粗浅的看法。
一、目前审判流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对审判流程管理认识不足。我院于2011年下半年开始实行审判流程管理模式,即全院所审理的案件程序全部通过审判流程在电脑上显示出来,在施行中有的法官对审判流程管理不理解,认为网络上的录入工作与书面形成的卷宗材料,属于增加了更多无谓的工作量,因此在工作中有消极、抵触情绪,如对案件的适用程序、排期时间任意变更,对有关的流程信息表不予填写等。
2、我院物质装备落后,技术手段不到位。在审判流程管理当中,由于与之配套的电脑软、硬件设备跟不上(如扫描仪没有配备等),个别法官的计算机操作水平低,还有个别法官根本就不会操作电脑,许多可以采用信息化管理的事务还在手工操作,重复劳动多,工作效率大打折扣。且因流程中环节多而手工作业易出差错,妨碍了司法效率的提高。
3、信息录入范围不明确。对审判流程学习不透彻,管理培训不到位,有的案件程序是否录入连审管办的工作人员都无法解释,只是对内容比较常见的包括立案审查、排期开庭、合议庭成员、送达等进行了录入,其他包括庭前准备等辅助事务和收费退费、诉讼保全等是否录入还比较模糊,延期及扣除审限的具体流程不能正确操作等。
4、审判流程管理制度不完善。实行审判流程管理制度是一项系统性的综合工程,它涉及到诉讼的各个环节,必须有完备的措施和制度,才能保证其高效和谐运作,否则会出现推诿、扯皮、矛盾的现象。比如对审判流程中涉及的各业务部门整合度不高,容易出现环节的脱漏现象,流程事务和执行者不能有效对应,容易出现有事无人管的现象,没有突出质效管理在审判流程管理中的重要地位,不能和质效评估体系有效结合起来。
二、完善审判流程管理制度的对策
1、提高对审判流程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转变思想观念,加强业务培训。要搞好审判流程管理工作,就要对审判流程管理工作重要性有正确的认识,要树立先进的司法理念,首先是法官的思想观念要转变,只有法官不断强化程序意识、公开审判意识、公正意识、效率意识和管理意识,才能加强审判流程改革,只有思想观念的转变,才能将各种改革措施落到实处,才能保证各项审判任务的完成。
2、要积极开展书记员及审判人员的业务及电脑知识的培训,使新同志能迅速熟悉业务,使工作时间较长的同志不断的更新其知识,适应社会发展的新要求,特别对各庭负责流程管理的人员要加大培训力度,集中学习流程管理有关方面的知识,不断提高业务水平,提高办案质量。
3、制定科学的审判流程管理标准,加强对审判流程的监督。审判流程管理包括审判过程中的立案、排期、送达、保全、庭前准备、先行调解、庭审、结案、督查、归档、信访等阶段,应以诉讼法为依据,以审限管理为核心,对审判工作各环节的时限层层量化分解,做出具体而不繁杂、合理而又实用的科学完善的审判流程管理标准,对各类型案件进行动态监督、管理,保证案件在合法的审限尽快审结。
4、严格案件流程信息定期报送制度。建立完善的全院案件流程管理信息登记台帐,对个案从立案到审理到结案到归档等各个环节的信息分别进行电子录入,对案件流程进行全过程的跟踪管理。规定各办案单位定期向审判管理办公室呈报个案信息,审判管理办公室及时进行分部门录入后,对即将超普通审限的案件提前对办案单位发出督办函,督促结案,从而有效地提高审判执行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