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党建工作

我院审判流程管理中的三个制约性因素探究

  发布时间:2012-10-23 15:41:49


所谓审判流程管理,是指人民法院依据职权在立案、审判、执行、统计、归档等各个诉讼及非诉讼环节中对诉讼组织、调度和监督的系统性活动。它实际上是系统化的法院内部办案规程,其功能在于通过案件的科学设计,对审判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从而实现公正与效率之目的。近年来,各级各地法院都在实行审判流程管理制度,这一制度实行以来,在提高诉讼效率,促进司法公正方面,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为进一步发挥审判流程管理在推进司法公正,提高司法效率中的作用,结合我院实际,笔者发现以下几个因素成为制约我院审判流程管理工作的关键问题。

一、制约审判流程管理工作的三大因素

(一)审判流程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普遍不高,影响了审判流程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从审判流程管理的性质看,从事该项工作的人员应具备一定的审判经验,熟悉案件审理全过程;能熟练操作审判综合管理系统,熟悉审理过程中各个节点的控制;具备较强的综合调研能力等。但就我院的实际来看,由于安装使用审判综合管理系统的时间较短,目前还在不断更新中,大部分审判流程管理人员对于系统的使用尚未完全熟悉,涉及到对各个审理节点的监督控制就遇到一定困难,往往会因操作不当无法及时查找正确的信息,审判综合管理系统的功能未能得到充分发挥,从而影响了工作效率。另外,审判流程管理的最终目的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以进一步提高审判效率,这就需要审判流程管理人员具备较强的综合调研和文书写作能力,目前部分法院较缺乏这方面的人才,故在成果转化方面仍存在困难。

   (二)审限监督力度不足,缺乏惩治机制。审限监督是法院审判流程管理部门的重点工作之一,虽然依托审判综合管理系统已基本实现对每个案件的审限进行计算、跟踪和监督,审判流程管理部门也可通过系统行使督办权,但大多仅限于督促,如果承办人未按要求补充手续,并没有实质的惩罚措施,审限监督力度仍显不足,未能真正起到督促承办人按期审结案件的作用。虽然部分法院采取了惩罚措施,但并未形成制度,且在实践中是否取得效果仍待进一步核实。

   (三)部分干警对审判流程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信息录入不及时不准确。审判流程管理是依托审判综合管理系统对案件审理全过程进行监督管理,因此审理过程中信息录入的及时性和真实性将直接影响到系统数据统计的真实性,对审判流程管理是否准确到位起到关键作用。但在审判实践中,大部分法院干警对信息录入的重要性尚未充分认识,认为在系统中录入案件信息是重复工作,增加了工作量,也不利于提高办案效率,因此只要保证案卷中的材料齐全就可以了。按照系统原先的设定,在审理过程中,承办人应当在立案、分案、审理、执行、审限管理、结案、送达、评查、归档、案卷移送等10个节点上进行相应的信息录入。

二、解决上述问题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审判流程管理队伍建设,提高审判流程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随着审判流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深入,对审判流程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事该项工作的人员应是具备丰富的审判经验,能熟练操作审判综合管理系统,熟悉审理过程中各个节点的控制,同时具备较强的综合调研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笔者建议下一步应加强审判流程管理队伍建设,对审判流程管理人员进行必要的专业知识和计算机系统应用培训,使其尽快熟悉系统和审理流程各节点的控制;同时,针对目前审判管理部门人员老化的问题,应努力创造机会让更多的学历高,富有干劲的青年干警加入审判流程管理队伍,增强队伍的活力和创造力。

(二)提高法院干警对审判流程管理的认识,抓好信息录入工作。下一步应对法院干警进行审判管理的基础培训,使大家认识到审判管理特别是审判流程管理对审判执行高质高效运行的重要性,而审判流程管理信息化从长远来看,是提高办案效率,维护司法公正的有效途径之一,应当引起足够重视。只有每一位法院干警在办案过程中自觉地将案件信息录入系统,才能保证系统的有效运行,发挥系统应有的作用。

   (三)加强审限监督,制定相应的惩罚措施。目前的审判综合管理系统虽然设有审限节点,对案件审限进行自动跟踪,并进行快超审限预警,审判流程管理部门甚至院领导也行使相应的督促权力,但案件超审限问题依然突出,主要原因还是在于监督有余,惩罚无力。在司法实践中,部分法院虽然也制定了相应的惩罚措施,但实施力度不够,不足以对案件承办人形成威慑力。因此下一步应对系统进行完善,增加节点控制力度,对案件快超或已超审限的,除对承办人进行督办外,应增设自动阻断功能,即系统自动停止案件流程进行,承办人如不按规定办理中止、延长审限等手续的,将无法在案件表单中进行任何操作,以此督促承办人尽快办理相关手续。同时严格绩效考评机制,将超审限案件真实计入法官个人的绩效考评成绩中。通过上述做法,提高法官的办案责任心,进而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办案效率,从源头上遏制超审限案件的发生。

责任编辑:杨 凯    


关闭窗口



Copyright©2025 All right reserved  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版权所有   豫ICP备1200040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