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党建工作

浅谈审判流程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发布时间:2012-10-23 15:40:53


审判流程管理是人民法院整个审判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案件从立案开始到执结归档之前的不同阶段,对案件的审理程序进行一系列有效管理的总称。依据诉讼法及有关司法解释制定有关管理规则,对案件的审理,实施全面跟踪管理的一种方法和制度。我院党组责成审判监督庭和立案庭先后以案件质量评查通报、案件流程管理情况通报的方式,对全院所有受理案件的立案、审理、执行、卷宗质量和归档等情况进行网上流程跟踪管理。笔者根据我院近年来在审判流程管理方面的实践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及改革与完善等几个方面进行一些探讨,以期对审判流程管理工作有所裨益。

一、实行审判流程管理工作取得的成效

1、更新了司法观念,提高了审判效率。长期以来,困扰法院推、拖、拉等超审限问题,很难从根本上得到解决。而审判流程管理则这种分权制约制度大大地提高了审判效率。基本上杜绝了超审限案件的发生,全院的收、结案初步实现了良性循环。

2、有利于促进程序公正。审限管理是审判流程管理的核心内容,实行审限跟踪,将对案件的监督由事后监督变为事前、事中监督,并以督查通报来体现其严肃性。通过流程管理,使审理流程各环节之间形成相互制约和监督,有效地保障诉讼程序的平等性、中立性和公正性。

3、审判流程管理积极实践“三个代表”,落实司法为民,充分保护当事人诉权,实现了司法公正、社会和谐的价值目标。审判流程管理机制的运行,大大地方便了群众诉讼,有效地解决了过去立案中存在的立案标准不统一、立关系案、人情案,乱收费等问题。案件结案率明显提高,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普遍认同。

4、建立了电子档案和信息网络管理立案庭立案时将当日立案信息全部输入微机(局域网),并能当日审批完毕,为相关庭室及时分派案件打下了基础。各业务庭能够及时分派案件,及时将开庭、结案、归档等信息输入微机。各庭庭长能够随时查看临界审限案件,及时督促承办法官抓紧结案。真正实现网络技术为审判工作服务,达到案件提速、便于管理、审理更加阳光和透明的案件流程管理目标。

二、审判流程管理工作目前存在的问题

1、对审判流程管理的认识不统一,观念有待转变。实践中个别法官对流程管理不理解,认为网络上的录入工作与书面形成的卷宗材料,属于增加了更多无谓的工作量,因此在工作中有消极、抵触情绪,如对案件的适用程序、排期时间任意变更,对有关的流程信息表不予填写,还有的对审限跟踪监督不予理睬等。

2、法院物质装备落后,流程管理的科技含量低。有的基层法庭,虽然也努力在推行审判流程管理,但与之配套的电脑软、硬件设备跟不上,个别法官的计算机操作水平低,且因流程中环节多而手工作业易出差错,妨碍了司法效率的提高。

3、审判流程管理庭室人员力量与承担的任务不相适应。将流程管理的职能赋予立案庭后,大量的案件审理中的程序性工作及管理和监督工作增加了庭室的工作量,使一定时期内庭室的人员力量与承担的任务难以适应,造成工作量的不平衡。法庭负责录入微机的审判人员有时忙于审判事务,没能及时录入案件信息,有的录入的信息内容不全面、不正确。

4、审判流程管理的配套措施和有关制度有待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推行审判流程管理制度是一项系统性的综合工程,它涉及到诉讼的各个环节,必须有完备的措施和制度,才能保证其高效和谐运作,否则会出现推诿、扯皮、矛盾的现象。

三、完善审判流程管理工作的对策

1、成立案件流程审判管理办公室。针对存在的立案、收费标准不统一,立而不审、先审后立、推托拉等现象问题,有必要在基层法院也成立案件流程审判管理办公室,实行全院统一立案标准、统一收费等。为了便利当事人诉讼,在立案的方式上可适当灵活,比如,可由立案庭或法庭初步审查诉状及有关手续是否完备,而后到立案庭或法庭直接立案,有条件的可通过局域网进行网上立案,大力推广远程立案系统,加大巡回审理的力度。就基层的现状来说,立案庭可负责法庭审查立案、收费、排期等工作,其他庭前准备工作可交由法庭办理,但立案庭仍对案件的审限等实施监督和管理。执行工作是法院审判工作的延续,将执行后期结案情况纳入案件流程管理,是加强监督、提高执行工作质量和效率的重要措施。这样,对法庭和执行案件的立案、收费、排期等进行统一流程管理和监督,可使其更加规范有序,避免混乱、减少矛盾,以实现“制度管人”的机制。

2、建立完善审判流程电脑网络管理系统。各审判业务庭在配备专用电脑,使用统一流程管理软件,实行全院联网后,要把案件从立案到结案归档等各个阶段的信息及时地输入计算机,由立案庭统一例行检查,及时督促催办。通过微机管理,院、庭领导能迅速查询和跟踪案件各审判环节的流程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予以监督指正,这样,审判公正与效率能得到较好的保障。

3、充实审判监督人员的力量,加大培训力度,提高队伍素质,加强立案庭与其他审判庭的协调和配合。对各庭负责流程管理的人员加大培训力度,集中学习流程管理有关方面的知识,遇到疑难案件,院领导应主动协调立案庭与其他业务庭之间的关系,从交通工具、电脑设备等物质装备上,给予负责流程管理的人员大力支持。

4、设立庭前调解制度,规范排期开庭及繁简分流制度,减轻案件审判压力。随着案件的不断增多,有必要增设庭前调解程序,以过滤诉讼案件,提高审判效率,实现“案结事了、社会和谐”。

5、建章立制,加强考核和奖励力度,使案件流程管理措施落到实处。由于审判流程管理打破了法院原有的行政理管理模式,建立一套与相适应的目标考核制度就十分必要。把审判流程管理岗位责任目标的落实情况,作为部门和审判人员个人年终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并把考核情况作为评先、评优、晋级的重要依据,以调动各部门和各审判人员参与配合管理工作的积极性。

实行审判流程管理,有助于实现案件流程控制权与实体裁判权的分立,有效加强对审判权的监督制衡,有助于实现审判工作从行政型管理向审判型管理的转变。有利于法院领导从宏观上把握全院的审判工作状况,正确作出相关决策;有利于审判人员及时调整审判节奏,确保审判工作整体上的良性循环,从而使审判管理趋于有序化。实行流程管理,有助于填补审判权下放后造成的监督缺位,强化审判工作的事中监督,确保司法公正。作为一名基层法院的工作人员应该努力学习审判流程管理的相关知识,为完善审判流程管理制度贡献力量。

责任编辑:杨 凯    


关闭窗口



Copyright©2025 All right reserved  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版权所有   豫ICP备1200040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