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城县人民法院审判监督庭结合工作职能和实际,着重强化五种意识,通过开门纳谏、调查研究、预测评估等方式,不断完善各项工作措施,努力拓展审监工作成效。
一是强化“监督”意识,努力提高司法服务水平。一方面主动接受外部监督,争取各方理解支持。加强内部工作监督,从建立健全工作台帐、明确专人跟踪督办、按时报告案件审理进度、实行每季度点评等方式,进一步完善案件办理工作机制和案件评查制度,从根本上提升办案质量。
二是强化“协作”意识,努力形成审监工作合力。加强与检察机关的配合,在对部分抗诉案件进行梳理分析的基础上,专门走访检察机关开展座谈交流。共同商讨对策。通过双方交流磋商,达成了加强沟通、竭力配合、超前化解、合力止访的共识。
三是强化“息访”意识,努力提升审监案件效果。针对民商事申诉、再审案件中当事人对立情绪强、矛盾易激化、息诉化解难的状况,按照“调解优先,调判结合”的工作原则,要求承办法官注重把握时机,力促案件调解结案;对双方差距较大经工作调解无望的,努力做到程序规范透明,裁判结果公平公正;对正在审理或裁判生效后的当事人来访的,认真接访,耐心听访,真诚劝访,稳妥处访,努力做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有机统一。
四是强化“调研”意识,努力增强科学决策能力。结合审监工作职能,通过梳理、分析、汇总数据等,归纳审判工作中潜在问题,提出工作建议,为院党组及时全面掌握本院工作情况、预测评估工作运行态势、提高业务指导和工作决策水平等,提供了较为详实的参考材料。
五是强化“质效”意识,从根本上提高案件的质量和效率。一方面,对各类案件逐案进行评查,建立评查档案,并对每季度评查的案件质量进行通报,通报合格、不合格、差错、瑕疵案件的数量及存在的问题,对评查出的共性问题进行归纳,提出整改意见,促进法官提高审判水平和公正司法水平;另一方面,借助现代化办公手段,通过网上办案系统全面规范立案、审判、执行工作以及庭审活动,加强审限管理,创建了“三位一体”的超审限纠防机制,即超审限预警机制、解决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从而提高了办案质量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