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城县法院通过对两年来刑事审判中寻衅滋事案件进行调研后发现寻衅滋事犯罪案件近年来呈现出“五大特点”,应引起重视。
一是寻衅滋事案件受案数量上升势头迅猛。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襄城县法院共受理寻衅滋事案件9件。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襄城县法院共受理寻衅滋事案件29件,较去年增长222%。
二是从犯罪主体结构上来看,年龄偏小,青少年居多。其中未成年人犯罪嫌疑人占8%,28岁以下的青少年犯罪嫌疑人占70%。涉案人员文化程度偏低,小学或初中文化占所有犯罪嫌疑人的50%以上。无业人员或农民兼打工比重大,占40%。受过打击处理的人多,20%以上的犯罪嫌疑人受过治安处罚或刑事处分。
三是从作案地点、时间上相对集中,寻衅滋事案件大多发生在歌舞厅、网吧、酒店、桑拿、娱乐城等场所,占此类案件的70%。作案的时间虽不确定,随意性很大,但晚上10时左右发案明显居多。
四是作案人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在今年受理29件46人中,作案人员大多只是小学或初中文化,其中小学文化20人,初中文化26人,共计46人,占作案人员总数的100%。由于受教育程度较低,致使作案人员的认知能力、自我约束能力普遍偏低,从而容易导致该类犯罪行为的发生。
五是案件起因单一。大多是酗酒滋事,逞强斗狠。今年受理的寻衅滋事案件有50%以上是酒后无故滋事,有的仅仅是因为被害人无意走错了歌厅、餐厅的包厢而挑起事端;有的甚至只是犯罪嫌疑人认为“看不顺眼” 便对被害人进行殴打。
针对上述特点,襄城县法院采取以下措施加以应对:
一是加大打击力度,建立防范网络。首先,公、检、法机关要加强协作,对涉案次数多、流窜作案地域广、作案情节、后果严重及共同犯罪的主犯、累犯等,依法严惩。其次,要建立健全基层治保组织,利用其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密切联系,加强指导,充分发挥预防、控制犯罪的前沿阵地作用。
二是加大管理力度,从源头上遏制寻衅滋事犯罪。公安、基层组织、城管等单位应加强协同,加强对重点人口和高危人群、公共场所的管理和控制,重点加强对网吧、歌厅、酒店、桑拿、俱乐部等场所的有效管理。
三是加强法制宣传,提高人民群众的自律意识和自卫能力。应广泛开展法制教育、预防犯罪教育等,增强群众法制意识;鼓励群众积极举报犯罪行为、提供破案线索。
四是加强社会治安工作力度。一方面要适当加强派出所、警务室力量,另一方面要发动群众组织治安联防队,采取多种手段开展群防群治,有条件的地方可将电子监控系统覆盖至街道、小区,娱乐场所附近,加强防控能力。
五是做好对无业人员的就业培训和社会保障工作。加强对无业人员的就业辅导教育和职业培训,创造一个更加宽松的就业机会,避免待业人员、农民的无序流动。
六是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学校应增设法制课,政法机关与学校建立法制教育互动平台和长效机制,增强青少年法律意识,教育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七是落实帮教计划,实施综合治理。公安机关、看守所、监狱等部门,应当加强狱政教育;人民法院应当做好缓刑犯的回访考察工作,教育帮助他们悔过自新、重新做人。同时相关部门应积极开展培训、帮扶工作,帮助解决刑满释放人员生产、生活中的难题,为其营造一个自食其力、重新做人的良好社会氛围,从而防止其再次犯罪。